美因基因已具备独立 “造血” 能力,四大优势巩固行业领军优势
肿瘤患者中大部分有个共性现象,如果身体有症状(如疼痛)的去到医院检查,通常已经是癌症晚期了。晚期癌症通常伴随着骨转移甚至是脑转移,与早期癌症相比,不论是治愈率还是生存期都有着天壤之别!
2020 年,结直肠癌是我国确诊人数第三多的癌种,全年确诊 45.34 万人,死亡 21.82 万人。结直肠癌进展相对缓慢,如果确诊时为原位癌,患者 5 年生存的概率为 91.8%;如确诊为晚期,5 年期生存率仅为 10.8%。
同年,胃癌早期发现时 5 年期生存率为 78.5%,晚期发现 5 年期生存率仅剩 4.8%。
平时大家很少去做胃肠镜的检查,一是因为检测前准备/检测过程中有些许痛苦,二是羞耻心带来的抗拒心理。目前,基因检测已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美国上世纪 80 年代初,推广 “全面筛查计划” 后,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走低)
国内医院、民营医疗机构体验套餐多为标准套餐,CT、核磁、彩超等影像学检测无法有效实现胃、肠等消化道肿瘤的防控(胃癌、结直肠癌均为我国致死率排名前五的癌种),即使年年体检,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病情发生/发展的可能性。
半个月前,教主一个远房亲戚因为吃降血脂的他汀药引起肾功能问题。如果他提前做了消费级基因检测,知晓对哪些药物的代谢水平,则完全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中国的基因检测市场 2020 年体量为 151 亿元,其中临床和科研基因检测市场占比更高,消费级基因检测仅占比为 3.1%。全国消费级基因检测渗透率也仅为 0.8%(2016-2020 年,消费级基因检测的用户复合增速达 69.4%),远低于美国的 8.8%。随着市场教育的普及,消费级基因检测渗透率将稳步提升。
一、美因基因是国内消费级基因检测最大的参与者。
6 月 22 日,国内消费级基因检测最大的参与者$美因基因.HK 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按检测量算,美因基因 2020 年占市场份额 60%;按收入金额计,占国内份额的 34.2%,公司两项数据均为国内第一。
二、来自大股东的订单比例逐年降低,美因基因已具备独立造血能力。
2019-2021 年,按照香港财报准则,美因基因从关联方(含$美年健康.SZ 及实控人俞熔其他关联企业)取得的收入金额为 6320 万元、1.176 亿及 1.021 亿元,分别占美因基因当年总收入的 51.1%、57.9% 和 43.1%。如果单看来自于大股东美年健康的收入(2021 年占营收比 39.9%),是公司成立以来的最低值。
2019-2021 年,美因基因非关联方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分别为 296 天、264 天、248 天,逐年降低。
存货周转天数依次为 22、17、16 天,动销数据持续改善。
公司连续 3 年经营现金流为正,现金/现金等价物于 2021 年末达到历史最高的 2.39 亿。
截止 2021 年末,美因基因已与 340 个城市的 1497 家医疗机构达成合作协议。
据美因基因招股书显示,2021 年末,美因基因有 1205 家客户来自独立第三方,占比 80.5%。仅在 2021 年下半年,公司就与 85 家独立第三方医疗保健机构签订协议。
考虑到目前全国共有体检机构 13000 多家,美因基因的商业模式已跑通,第三方客户占比提升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公司还积极争取保险公司 “全生命周期” 布局带来的业务,以及宠物等新兴非医疗类客户的机会。
2021 年,在核酸检测毛利率降低后,美因基因癌症筛查业务迅速放量补位。
公司的 Septin 9 等明星产品迅速放量,癌症筛查服务收入从 2019 年的 417.1 万元增至 7609.5 万元,两年增长 18.24 倍。
2021 年,公司在付出 2016.7 万上市费用的同时,净利润依然可以达到 7901.5 万元。公司已逐步摆脱对大股东美年健康的依赖,商业化顺利铺开使得公司 “造血” 能力明显增强。
三、美因基因成本控制能力同业最优。
消费级基因检测渗透率还不高,目前定价在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在商业化渗透率提升的前期,检测机构需要给出一个合理偏低的价格以打开市场。美因基因已经完成了行业领先的生产平台全自动化和全信息化建设,生产成本更低。
美因基因的癌症风险评估、慢性疾病风险评估、其他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平均单价仅为几十元,相对较贵的癌症筛查服务平均单价也仅为 300 多元,完全在普罗大众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美因基因平台丰富,有终点法荧光 PCR 平台、qPCR 平台、NGS 平台(多重 PCR 建库测序技术、全外显子组╱基因组测序技术)及全基因组芯片平台。公司拥有业内最大的检测能力,日检测能力达 50000 次,其多数竞争对手日检测水平在 1000 次以下。
众所周知,不论是医院还是检测机构,衡量新的医疗设备是否值得引进的重要依据就是 “样本数量”,头部企业在更大的检测规模下就能够做到更低的单位成本,进而能为客户提供更具 “性价比” 的解决方案。
公司也正在往 “无人化” 检测平台的方向前进,以求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四、基因检测企业的壁垒在于上中下游全方位塑造护城河,率先 IPO 奠定资金品牌优势。
截止 2021 年底,美因基因的 91 种商业化检测解决方案中,80 种 LDT 服务为公司自己研发,11 项配有自第三方采购的试剂盒。
2021 年底,公司 IVD 收入已来到 65.3% 的历史高位,出于成本控制、产品供应稳定性、差异化竞争的考虑,公司致力于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科技。
2019-2021 年,美因基因研发开支分别为 440 万元、440 万元及 1140 万元,呈良性提升趋势。
现公司仍有 8 种试剂盒在研发,其中 5 种完成了早期开发,进度最快的 ApoE 基因检测试剂盒、叶酸代谢能力评估检测试剂盒有望于 2023 上半年完成注册备案。
展望海外领先企业$Illumina.US (因美纳),国内基因检测公司想要脱颖而出,除了更多的自有产品线布局之外,也要对基因检测上下游进行整合,构建产业链成本优势。率先 IPO,上中下游一体化布局已经渐成气候的美因基因无疑最具 “龙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