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华东全面 “围剿” 仅次于肿瘤的自身免疫赛道
热门赛道一向是资本和药企争相涌入的 “集中营”。除了肿瘤赛道深受青睐以外,自身免疫领域也同样如此。
过去十几年,在临床需求强烈的背景下,自身免疫赛道展现出了惊人的销售爆发力。据医药魔方统计显示,2009 年免疫疾病在全球药物销售额 Top100 中的占比仅有 8%,到 2019 年这一占比大幅提升至 27%,仅次于肿瘤领域。

不仅如此,在 2021 年全球畅销药物中,共有 8 款重磅自免产品跻身前 30,销售额占比超过 1/5,总计高达近 600 亿美元,其中获批多项自身免疫类适应症的 “药王” 修美乐(Humira,阿达木单抗)单独斩获 207 亿美元。
实际上,自 2012 年开始,修美乐就一直以年销售额超百亿美元的优秀战绩,稳坐全球药品销售额第一的宝座。
所谓 “珠玉在前”,在修美乐这个旗帜鲜明的对比参照物影响下,先声药业、华东医药、恒瑞医药等国内药企纷纷进军自身免疫赛道。
一、自身免疫赛道何以诞生 “药王”?
自身免疫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甲亢、哮喘、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属于这类疾病。
所谓自身免疫病(AD),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被打破,从而攻击自身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引起损伤而诱发的一类疾病。例如,侵犯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就会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病的发生。
自身免疫病的特点在于,发病原因不明、病情反复持久,而且疾病种类复杂多样。根据美国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协会(AARDA)统计,目前已发现 100 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仅如此,自身免疫病还有着广泛的发病人群。根据《柳叶刀》杂志和《中华皮肤科杂志》数据,2019 年至 2020 年,全球约有 7.6%~9.4% 的人群患有各种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美国为例。根据 AARDA 数据显示,大约 5000 万美国人(占人口的 20% 或五分之一)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约 75%(约 3000 万人)是女性,且有 5-10% 的美国人同时患有多种自身免疫病。
此外,国内的自身免疫病患者人群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根据卫健委统计显示,中国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人数约 8000 万人。
但也正是基于自免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患者用药意愿较强,以及较高的治疗费用,自身免疫赛道呈现出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预计全球自身免疫疾病治疗市场将从 2020 年的 1206 亿美元增长到 2025 年的 1461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3.9%。同时,基于中国市场拥有庞大的自身免疫患者群,预计 2025 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87 亿美元,2020 年至 2025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28.1%。

二、免疫靶向生物制剂更受市场青睐
由于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无法彻底根治,也尚未研发出能彻底治愈的药物。因此,目前临床上进行药物治疗的目标,主要是缓解症状、维持功能以及延缓组织损害进程。
从药物分类来看,大致可分为五种,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优点在于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除关节局部炎症反应,但治标不治本,而且带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损害、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该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布洛芬;
改善病情药物(DMARDs),优点在于能长时间连续服药可获得较稳定疗效,但起效慢,对于严重病情效果有限,该类药物包括环孢素 A、他克莫司、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JAK 抑制剂,优点在于口服、给药方便,但存在较大的不良反应,该类药物包括托法替尼、巴瑞替尼等;
糖皮质激素,优点在于起效快、可控制急性期病变,但不良反应多,停药后会复发;
免疫靶向生物制剂,优点在于针对性强、疗效显著,但价格昂贵,该类药物包括 TNF-α抑制剂、抗 IL-17 单抗、CD20 单抗等。

对比来看,由于免疫靶向治疗是通过阻断关键炎症细胞因子或细胞表面分子而发挥治疗作用,比其他自身免疫病治疗药物的疗效更优异,因此深受市场青睐。
根据 FiercePharma 统计显示,在 2020 年全球销售额排名前 20 的药物中,有 5 款为自身免疫治疗药物,而且均为生物制品,分别为 Humira(修美乐)、Stelara(乌司奴单抗)、Enbrel(依那西普)、Ocrevus(奥瑞珠单抗)、Remicade(英夫利西单抗)。
目前,在国内获批上市的自身免疫治疗药物至少达到 8 款,靶点覆盖 TNF-α、BAFF、IL-17、JAK 等,涵盖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斑块状银屑病等多项适应症。其中,仅有一款由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国产产品泰它西普。

三、国内药企 “逐鹿” 自身免疫赛道,恒瑞、华东管线丰富
除了荣昌生物以外,先声药业、$三生国健.SH 、$华东医药.SZ 、$恒瑞医药.SH 、诺诚健华等国内药企也瞄准了自身免疫赛道。
其中,已完成从传统药企向创新药企转型升级的先声药业 “先声夺人”,目前拥有多款已上市的自身免疫治疗药物,分别为艾得辛(艾拉莫德片)、恩瑞舒(阿巴西普注射液)、艾捷维(枸橼酸托法替布片)、英太青(双氯芬酸钠胶囊/凝胶)。2021 年,公司自身免疫领域产品组合的药物销售收入达约 8.92 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约 17.8%。
三生国健虽然目前仅有一款自身免疫治疗药物——益赛普(重组人 II 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 抗体融合蛋白)获批上市,但却极具分量。
益赛普(通用名为依那西普)是中国风湿病领域第一个上市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于 2005 年在国内获批上市,适应症为类风湿关节炎,2007 年适应症扩大至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
2016-2019 年间,益赛普凭借优质的产品属性和市场先发优势,在 TNF-α的市场占有率维持在 60%~64% 之间。
但是,随着 2019 年开始修美乐、类克等常见 TNF-α类抑制剂产品陆续进入医保后,益赛普的市场地位受到冲击,导致 2020 年销售额大幅下滑。根据 IQVIA 的数据显示,中国的 TNF-α产品以肿瘤坏死因子 - 抗体融合蛋白、英夫利西单抗和阿达木单抗为主,已上市产品多达 16 种,市场竞争相当激烈。
为此,三生国健在 2020 年第四季度宣布将赛益普降价 50% 以应对市场竞争。2021 年,益赛普实现 “以价换量”,销售收入达到 7.89 亿元,同比增加 28.2%。

从研发端来看,目前国内有着丰富的自身免疫药物研发管线。其中,研发进度最快的是三生国健的 301S(益赛普水针),目前已经提交上市申请;
华东医药于 2022 年 2 月从美国 Kiniksa 公司合作引进的重组二聚体融合蛋白 Arcalyst,已经获得美国 FDA 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冷吡啉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IL-1 受体拮抗剂缺乏症、复发性心包炎,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国内上市。
除此以外,恒瑞医药在风湿免疫领域布局了 5 款在研产品 10 多项适应症,而且临床进度多处于后期阶段。
其中,SHR-1314 用于治疗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的适应症处于Ⅲ期临床,用于治疗银屑病关节炎、成人活动性中高度甲状腺相关眼病的适应症处于Ⅱ期临床;SHR4640 用于治疗原发性痛风伴高尿酸血症,处于Ⅲ期临床;SHR0302 更是七项适应症都处于Ⅲ期临床。

恒瑞医药风湿免疫领域的研发管线 来源:2021 年财报
除了 301S 以外,三生国健还有 5 款在研的自身免疫产品,其中进度最快的是研发代码为 608 的重组抗 IL-17A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适应症处于Ⅱ期临床。
除了 Arcalyst 以外,华东医药还通过合作引进和自主研发的方式,布局了 4 款在研自身免疫产品,其中与荃信生物合作开发的 HDM3001(QX001S),是原研药乌司奴单抗(Stelara)的生物类似药,已于 2021 年 5 月进入Ⅲ期临床,用于治疗成年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新型 BTK 抑制剂,可用于治疗淋巴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已有多项淋巴瘤适应症获批上市。
今年 6 月 6 日,诺诚健华公布了奥布替尼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体耐受性良好” 的 Ib/IIa 期剂量探索研究结果。另外,公司目前也在开展奥布替尼治疗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硬化(MS)的全球 II 期临床研究。
四、结语
总体而言,虽然自身免疫赛道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原研药修美乐呈现出的惊人销售爆发力,也吸引着众多药企 “抢食” 生物类似药,市场竞争相当激烈。
此外,从当前国内丰富的自身免疫药物研发管线,也能提前窥视未来几年自身免疫赛道的激烈市场竞争,就看哪家药企能率先站上市场先发优势的制高点。
参考资料:
1.《生物医药行业周报:自身免疫疾病,新兴靶点疗法有望填补百亿市场》,东北证券,20220220
2.《君实生物-688180-深度报告:立足自主研发,助力创新崛起》,国元证券,20200701
3.各公司财报、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