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 Daily
2021.04.28 09:36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赴港 IPO 狂欢,谁在收割?

2020 年,港股新股 IPO 数量合共 146 宗,合计募资 3975.28 亿港元,达到十年来 IPO 发行规模的新高。德勤预测,2021 年,香港将有大约 120 至 130 只新股上市,集资逾 4000 亿元。作者 I 张超 于惠如来源 I 全天候科技(ID:iawtmt)一年多来,港股市场 IPO 呈现出神奇的魔力,一大波中资公司争先恐后到港股挂牌。新近赴港上市的是携程。4 月 19 日,锣声又一次响起——上海市凌空 SOHO 携程总部大楼前,携程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CEO 孙洁以及 8 位 “旅行热爱使者” 共同见证了携程回港二次上市。至此,携程成为 2021 年第 28 家赴港 IPO 的中资企业。就在携程回港上市不久前,快手、百度、哔哩哔哩、汽车之家相继在香港启动首发或二次上市。其中,最吸金的 “选手” 当属快手。一家中资券商后台员工余蕾见证了快手打新疯狂。“快手招股那段时间,我们的开户数量剧增,每天入金的客户和金额是平时的 3-5 倍。那一周,我基本每天都要加班。” 2 月 4 日,快手公布配售结果。富途证券数据显示,申购快手的人数高达 142 万人,冻结资金 1.28 万亿港元,一手中签率仅为 4%,中签人数为 17.4 万人。


2020 年,港股新股 IPO 数量合共 146 宗,合计募资 3975.28 亿港元,达到十年来 IPO 发行规模的新高。德勤预测,2021 年,香港将有大约 120 至 130 只新股上市,集资逾 4000 亿元。


作者 I 张超 于惠如

来源 I 全天候科技

(ID:iawtmt)


一年多来,港股市场 IPO 呈现出神奇的魔力,一大波中资公司争先恐后到港股挂牌。


新近赴港上市的是携程。4 月 19 日,锣声又一次响起——上海市凌空 SOHO 携程总部大楼前,携程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CEO 孙洁以及 8 位 “旅行热爱使者” 共同见证了携程回港二次上市。


至此,携程成为 2021 年第 28 家赴港 IPO 的中资企业。


就在携程回港上市不久前,快手、百度、哔哩哔哩、汽车之家相继在香港启动首发或二次上市。其中,最吸金的 “选手” 当属快手。


一家中资券商后台员工余蕾见证了快手打新疯狂。“快手招股那段时间,我们的开户数量剧增,每天入金的客户和金额是平时的 3-5 倍。那一周,我基本每天都要加班。”


2 月 4 日,快手公布配售结果。富途证券数据显示,申购快手的人数高达 142 万人,冻结资金 1.28 万亿港元,一手中签率仅为 4%,中签人数为 17.4 万人。刷新了香港新股认购中申购人数、冻资额的纪录。


快手上市首日,最高涨幅超 190%,总市值突破万亿港元,跃居港股市值第五。


企业络绎不绝,投资者们热情高涨。过去一年,港交所创下自 2011 年以来新股发行最活跃记录。万得数据给出了证明:2020 年,港股新股 IPO 数量合共 146 宗,合计募资 3975.28 亿港元,达到十年来 IPO 发行规模的新高。


港股新股 IPO 中,有 114 家是中资企业。


图片来源:万得


在港股 IPO 的历史上,过去一两年并非中资企业赴港 IPO 热潮的起点,但每一波热潮中都有一个主角。


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可兴说:“在 2007 年的那波热潮中,央企、国企是(主角),最近的热潮中,新经济公司是主角。”


“每次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宽松时都很容易出现 IPO 热潮。” 九久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赴港上市热潮的企业主要有三类:第一,在内地无法 IPO 或极难 IPO 的企业,如内地的物业服务公司在港交所已经增长到了 41 家,餐饮公司也增长到 20 多家。第二,A 股和美股的大型市值公司,把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第三,部分内地企业为了国际化,集团公司或分拆子公司到中国香港与美国上市。


疯狂延续到了今年第一季度。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发表的中国内地及香港首次公开招股(IPO)市场 2021 年第一季回顾及前景展望报告显示,香港首季新股集资额排行全球第二,共有 32 只新股上市,集资约 1328 亿港元。


图片来源:万得


与去年同期相比,新股数量下跌 14%,但集资额增加 842%,创历来新高。其中,近七成集资额来自快手、百度和哔哩哔哩。


这是一场资本的狂欢,一场造富运动。谁也不想错过与财富有关的故事,为了能在这场盛宴中分一杯羹,打新成了散户、机构们的一项集体 “娱乐”。


展望 2021 年全年,德勤预测,香港将有大约 120 至 130 只新股上市,集资逾 4000 亿元,有望打破 2010 年的历史记录(当年集资额为 4450 亿元)。


参与这场资本盛宴的人对市场会有什么预期?他们都在经历什么?我们与参与其中的券商、律所、股民等聊了聊,试图从更多角度呈现出这场盛宴的概貌。


1

“港美股打新的股民越来越聪明”


打新达人、富途牛牛社区 KOL   韩方


在韩方的印象中,近年来打新最火爆的项目就是 2020 年 7 月在香港上市的思摩尔国际。虽然当时不少人因为担心风险和技术壁垒,不太敢参与,但也有人疯狂融资认购,韩方和身边的朋友就是其中一拨。


“当时中签率比较高,我成功打新到不少股。” 但相比之下,韩方的 “战绩” 也只是小巫见大巫,“身边有一个朋友更疯狂,靠着思摩尔国际一个顶头槌就赚了 2000 万,是我认识的人中这只股票打新赚最多的人。”


而打乙组(新股申购总金额大于 500 万港元)的朋友中,也是有人单票盈利超百万,“这应该是 2020 年新股最高光的时刻。” 韩方说。


韩方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的 “第一桶金” 是在大三那年,当时就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投资学专业的他,开通了融资融券,短短几个月借着一波券商行情,赚到了 100 多万元。这也燃起了他对投资实践的热情。


但市场波动难以预测,韩方也不是每一次都能踏准,这笔钱也差点赔在了 2015 年股市大幅震荡期间。


大学毕业以后,韩方来到广州从事一级半市场投资研究工作,积累起了关于企业研究的经验。


在这不久后,热衷尝新和挑战的韩方跳槽到了朋友在深圳开的一家私募基金。


在他看来,基金里牛人辈出,竞争非常激烈。“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根据投资体系筛选投资机会,并向圈内友人分享自己的投资心得。”


尤其从 2017 年接触港美股打新至今,韩方明显感觉到,参与打新的人数和热度都高了不少。“以前,富途牛牛虽然也是市场讨论最热烈的社区之一,但评论区仍以新闻见多,如今却有了极大改观,讨论非常火热。”


在富途牛牛社区中,韩方因为进入比较早、发言比较多、判断相对专业,再加上富途平台用户激增,成功赚到第一波流量红利,如今已是一位有 5 万多粉丝的 KOL。


韩方告诉全天候科技,参与港美股打新的股民其实越来越聪明,他们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市场判断力,在市场冷却时,对知名企业的认购倍数会从千倍骤降到几倍,所以,上市企业想轻易高估值发行也不容易。


他积累的打新经验是:越热门的股票,打新中签率不是特别高;往往是次热门、公司有故事、发行规模大的股票,中签率大,容易挣钱。


例如快手,因为公司知名度非常大,大家打新热情特别高,超额认购 1200 倍。当时流传着一个说法,连字节跳动的员工都在忙着打新快手,热度可见一斑。但快手发行量比较小,中签率不高。


而其他中签率较高的公司则有华润万象、京东健康等。


“每年港股的新股大约有 20-30 次机会,把握住就足够养家糊口。” 如今,韩方已经用在股市挣到的钱在深圳投资了几处线下产业,“我基本实现了最低级的财富自由,日常就是研究股票,打新投资。”


当然,打新也不全是一夜暴富的故事,他也有过惊心动魄的时候。


对于自己的第一次打新,韩方记忆深刻。由于算错了公司估值参与了打新,结果中签率 100%,暗盘破发,“我整个人吓出一身冷汗,悔不当初。第二天开盘最多涨了 10 个点左右,我赶紧卖掉了。”


对于近期的市场,韩方认为,正是因为市场行情不佳,对上市企业的热情有一定打击,企业会担心估值高了股票发不出去,但这也给了市场空间,新股才能上涨。


2

“打新可能会成为一个风口”


富途新股项目负责人  佳贝


全民打新、赚钱效益明显、持续火热,是佳贝总结的近两年港美股 IPO 特点。


三年多前,佳贝进入到富途从事新股打新推广工作,工作内容主要是三个部分:港股上市企业推广、与富途合作的美股 IPO 推广、新股投资者教育。


打新虽然是一种相对比较稳健的投资方式,但也存在一定风险。股民是否参与打新,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即新股估值情况。如果估值较低,打新赚钱概率相对更高;反之,则容易亏损。


佳贝的工作就是制作各种投教资料,帮助打新投资者了解即将上市企业的相关情况。


彼时,富途还没有新股团队,贝佳独自负责新股 IPO 推广工作。例如投教物料、直播、短视频制作等需求,还常常需要通过跨部门协作完成。


在那期间,一个月大概有 2-3 支热门新股,工作节奏也相对有规律和可控。佳贝在逐步制定各阶段营销推广计划的同时积累沉淀经验,搭建属于富途独有的新股推广体系。


变化从 2019 年 9 月富途推出暗盘业务开始。


基于自研的技术优势,富途暗盘新股涨幅在全市场排名前列,赚钱效应更加明显;加之,公司也为热门新股准备了更充分的融资额度,越来越多投资者来富途打新、参与暗盘交易,因此新股工作量突然飙升三、四倍,一个月内的新股项目达到 6-10 个。


“打新很快会成为一个风口”,这是当时佳贝和同事们讨论给出的判断。


佳贝记得,这股风潮开始的时候,新股团队异常忙碌。最 “崩溃” 的一次,就是 2019 年阿里巴巴回港 IPO 项目。


“当时我们筹备了一场创新玩法的线上活动,但整个筹备时间由一个半月紧急压缩至不到一周,短短几天,工作内容涉及交互、设计、开发、测试等多部门、多流程。”


用 “工作机器” 来形容那几天的状态,一点也不为过。佳贝连续三天和开发测试伙伴们加班到凌晨 2 点后,甚至直接睡在公司,“但其实压根儿也没睡着,闭眼都是用户进入活动体验的细节、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和运营策略,脑子里都是工作。”


活动顺利上线的那一刻,佳贝松了一口气,心终于安了。


三年里,佳贝见证了美港股股 IPO 的火爆,工作也从最初的手忙脚乱,渐渐变得有条不紊。


在佳贝看来,打新的投资者行为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信息沟通更顺畅、新股分析的专业性也在提升,时常会在牛牛社区讨论公司业绩、分析招股书内容等,再做决策判断。


不仅如此,参与打新的人数也有明显上升。近两年,美港股 IPO 企业中,不乏阿里巴巴、美团、蓝月亮等体量和知名度都较高的公司,也引得市场热情高涨。


如今,为了提高投资者的打新体验,富途组建了新股专门团队,涉及跨部门人员超过 60 人。


虽然工作并不轻松,但佳贝依然觉得,“每当看到投资者在牛牛社区晒出打新收益时,是我最欣慰的时刻。”


3

从生物科技、物业公司延伸至各行各业


大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境外上市业务负责人 筱林


接到全天候科技电话时,筱林正在一个计划赴港 IPO 企业的招股说明书讨论会上。作为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境外上市业务的负责人,从去年至今,她参与了几十个类似的会议。


对于去年港股市场的表现,筱林更愿意用 “稳定” 来形容。在她看来,在港股市场,公司的估值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不像 A 股市场,一段时间特别高,一段时间特别低。


IPO 的中介三剑客中,律师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港股 IPO 中,律师事务所除了完成招股书的撰写外,还会提供前期引入战略投资者、一级市场引进包销方等增值服务。


对发行主体的历史沿革、股权结构、资产、组织机构运作、独立性、税务等法律事项的合法性进行判断;对股票发行上市各种法律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判断;协助和指导发行人起草公司章程等公司法律文件;出具法律意见书;编写招股书等,是筱林和她的团队在每个项目中需要做的事情。


市场热时,上述工作的重复次数会更多一些。而负责境外业务的五年里,筱林工作重复次数变的多起来是在 2018 年。


在那之前的几年,时任港交所 CEO 的李小加推动了港交所三项最重要的改革:沪港通、深港通和打破 “同股不同权” 的上市限制。


在改革的助力下,2018 年,港交所取得了全球 IPO 募资额第一的好成绩。


2020 年,受美股监管环境趋严、港股政策利好的影响,港股市场更是迎来上市 “窗口期”, 市场情绪空前高涨。从募资额来看,京东集团、网易、百胜中国、中通快递、新东方、万国数据等六只二次上市股的融资规模均超过 80 亿港元。


筱林也见证并参与了其中。去年,她服务的赴港 IPO 企业中的 “三大动力” 是:二次上市的公司、生物科技公司、物业公司。


但今年以来,在快手、诺辉健康掀起轰轰烈烈的新股热潮后,市场由热转冷。港股二级市场陷入回调趋势,IPO 市场也不景气。哔哩哔哩、百度等被给予厚望的明星公司相继破发,未达投资者预期。


尽管如此,筱林仍然认为今年的港股 IPO 市场会更热,这是由于 “从目前来看,A 股的审核要求更严、审核时间更长了”,她判断部分想要去境内 A 股 IPO 的公司,现在有可能会考虑转战香港。


同时,在她看来,今年的上市的主体会从去年的 “三大动力” 延伸至各行各业。“很多不同行业的公司都在看香港上市的机会。”


4

今年才是港股热潮的起点


雷根基金总经理 李金龙


“今年,港股 IPO 融资规模总市值一定大于去年。” 尽管近期港股二级市场低迷,IPO 市场不景气,李金龙也仍然坚持该看法。


2018 年,在港股打新还处于偏冷静阶段时,雷根基金开始了该新业务。彼时,港交所的改革制度还在酝酿中,很多投资者对 “打新” 也比较陌生。有打新这块业务的基金公司也是将其当成附加策略,并非总策略。


在李金龙的印象中,市场真正开始反应是 2019 年,具体表现是赴港 IPO 的新经济公司逐渐多起来了。


“香港 IPO 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由以往侧重地产和银行企业,逐步演变为侧重科技及新经济企业。”


最明显的表现是,科技、消费、生物医药等板块公司的估值排名越来越靠前。


正因为如此,雷根基金将选股的逻辑定为 “重仓美好生活”。即:重仓生物医药、科技、消费等相关股票。


与个人投资者不同,机构投资者打新是参与国际配售,分为基石投资和锚定投资,两者配售的比例不同。另外,如果是基石投资,则需要 6 至 12 个月的锁定期,而个人投资者不需要锁定期。


作为机构投资者,雷根基金去年参与了 85% 的港股打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包括快手、农夫山泉。


李金龙记得,不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投资者对农夫山泉的认购情绪非常高。自去年 8 月 25 日正式开启招股后,打新的投资者一度挤爆了多家券商服务器。


但农夫山泉赴港 IPO 发行规模不足市值 4%,原因是有重要基石投资者拿走了大比例发行规模,可供散户投资者认购的比例将进一步缩小。


目前的香港资本市场已经从去年的疯狂开始回落。但李金龙坚信,今年一定会比去年更热。“至少在融资规模上一定会突破去年。”


“过去是 0 到 1 的过程,今年才是起点,才是 1。”


在不久前德勤发布的报告中,今年香港将有大约 120 至 130 只新股上市。


“如果今年香港有 120 到 130 只新股上市,那么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还会有 100 家公司在香港上市,6 至 9 月,港股市场一定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文中韩方、佳贝、余蕾、筱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