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onghui
2021.04.30 12:36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往之不谏,来者可追——站在五一的复盘与展望

2021 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

2021 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上市公司的年报都已经发完,A 股的一季报也都发了,港美股的部分股票,一季度的业绩也将在下个月陆续发出。2021,我们似乎又经历了一次过山车,春节前的暴涨让人热血沸腾,春节后的下跌让人沮丧。

沪深 300 年初至今下跌 1.68%,创业板指上涨 4.22%,恒生指数上涨 5.49%。具体到一些热门板块,过去发生了什么,接下去又该怎么看?我们简单总结下。

1、互联网

整个互联网板块的走势,大致可以参考恒生科技指数的走势。

2021 年初至春节期间,互联网板块出现了比较大幅的上涨,也带动了恒生科技指数上涨了大约 30%,春节之后,随着美债收益率的上行,港股市场和 A 股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至 3 月初,基本回吐了年初至春节的全部涨幅,后续就一直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内波动。

具体到一些个股,年初至今,富途应该是一支独秀,其余可以看到,整体二线的涨幅要好于主流一线的。然后在交易层面,今年也经历了机构爆仓事件,导致很多个股出现了瀑布式的下跌。

从行业角度,几大科技巨头一方面需要消化一下估值,另一方面也开始面临反垄断的压力,至今港股市值前三的科技巨头腾讯,阿里,美团,都接到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调查。阿里已经罚款 182 亿,其余两个巨头还在调查过程中。除了三巨头,今年一季度快手成功在港股上市,目前市值排名美团之后,是港股的第四大科技公司,市值在上市后最高去到了接近 2w 亿的市值,目前在一轮回调之后,目前市值约 1.1 万亿。在快手之后,又有大量的中概股回归港股,相对比较知名的为百度、哔哩哔哩和携程。后续随着更多的中概科技股回归,和其余的重磅 IPO,港股 TMT 板块的科技含量已经越来越足,不像以前,一家腾讯就顶起了科技股的半边天。

二季度,在反垄断调查的影响下,科技巨头会在货币化方面有所节制,短期会在财务方面有影响,但是这些科技巨头已经牢牢把握了一个时代的赛道,在没有跳出移动互联网这个大框架下,这些公司的地位丝毫不会受到影响,因此二季度可能会是长期布局的好机会。同样的,互联网二线可能在龙头短暂的松懈下,会有较高的增长。港美互联网公司基本都在 5 月份公布一季报,从一些行业数据来说,一季度大家的数据也是可以赌一把。

2、食品饮料

在消费领域,人气最高的当然是白酒板块。白酒板块年初至今,跌多涨少。表现最好的舍得,其次是酒鬼,水井坊;大白酒里,老窖表现最佳;表现最差的,是顺鑫农业、金种子、老白干;大白酒里,洋河表现最差。

218 崩盘后,以最低价到 430 的区间最大涨幅,白酒反弹涨幅如下:表现最好的是舍得,反弹了 122.69%,其次是金徽 92.4,然后水井 89.77%;表现最差的是茅台,仅 13.94%;大白酒里,反弹最好的是汾酒。

啤酒 + 百润:年初至今,表现最好的是重庆啤酒,其次是百润,最差的是燕京啤酒,其次是华润啤酒。

218 崩盘后,区间最低价到 430 的区间最大涨幅如下:重庆啤酒表现最好,最大反弹达 76.84%,其次是百润股份,53.71%,表现最差是燕京啤酒。

调味品 + 涪陵榨菜 + 金龙鱼:这个板块悲剧,全部下跌,并且跌幅不小,其中天味跌了 46.5%,颐海跌了 34.22%。主要原因是这个板块是食品饮料里最贵的,但今年基本面出了点问题,出现双杀行情。

反弹力度也一般,基本还在底部,海天味业最强,也是它的基本面最扎实,没有出现双杀。

乳制品 + 保健品:表现最好的是汤臣倍健,最差是蒙牛乳业,次差是伊利股份。这个板块,除了汤臣倍健强外,其他也没有走出像样的反弹行情。

另外我还比较关注的三家食品饮料企业,安井、绝味、农夫山泉。安井表现非常出色,反弹力度也很强劲。

一季度业绩情况:

白酒:按扣非同比排序

啤酒 + 百润:

调味品 + 涪陵榨菜 + 金龙鱼:

乳制品 + 保健品:

其他:安井 + 绝味

白酒板块,从一季度业绩看,剔除基数效应后,次高端和高端景气度持续,中高端和低端表现一般。其中,舍得、汾酒、酒鬼、水井坊、泸州老窖的业绩成长性最好,预收款也暗示后续景气度可持续,值得关注,洋河虽然从增速看,一般,但可能拐点将至,大家可以重点去看一看。

啤酒板块,这个板块的大逻辑清晰,结构升级,行业天花板还很高。

调味品板块:从一季度业绩看,除了海天外,普遍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主要是毛利率承压。这个板块估值高,目前正经历基本面和估值双杀,但行业的成长性依然在。可能大机会在明年。

乳制品板块与保健板块,这个板块成长性一般,估值也相对较低。目前原奶价格依然在高位,对乳企来说,成本端存在压力。可以去研究下成本控制好的伊利股份。另外,汤臣倍健成长态势不错,值得研究。

3、新能源汽车

这个板块整体来说市场在走修复路线,底部逐渐抬高,同时行业高增长确定。从新能源汽车指数来看,1 月 4 日后抱团板块热情迅速撤退,指数从 2055 点急速下跌,最低点时达到 1746,直到春节后才开始走修复路线,横盘箱体震荡。

个股上,列举宁德时代、恩捷股份、特斯拉和比亚迪四家公司的股价走势,特别是宁德、恩捷和特斯拉三家走势相似度非常高,体现出市场对板块龙头的选择一致。

但是各龙头公司的排产、订单与股价走势相反,特别是一季度互联网巨头华为、百度、小米等纷纷下场,形成新势力和互联网 + 传统车企两大阵营,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激烈、百花齐放。

整个行业分上中下游来看:

1.上游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锂矿短缺背景下,锂矿和锂盐价格持续上涨,一季度锂盐公司业绩同比大幅改善,预计二季度环比继续大幅改善。考虑到锂价上涨持续性强,上市公司业绩持续性较强。估值已回归到市场可接受的程度,部分公司估值 20-30 倍至今。

2.中游电池四大材料价格都有不同涨幅。其中负极石墨材料和正极三元材料涨价较为明显。4 月中游排产环增 5%,同比增长 1-2 倍,预计 Q2 整体排产环比增 20% 左右,年中新产能释放后,Q3 有望再上台阶,趋势持续向上。

动力电池方面,一季度电池装机量达到 23.2GWh,共计 48 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排名前五的企业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 化学、中航锂电、国轩高科,总占比超过 92%。预计 2021 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 139GWh。

3.下游整车行业,国内外销量全面超预期,全年预计高增长。

国内 Q1 累计销量 51.5 万辆,同比增长 280%,超市场预期。Q2 预计国内销量 55-60 万辆,全年有望达 240-250 万辆,同比增长 80%。欧洲主流 10 国 Q1 预计 38-40 万辆,全年预计超过 200 万辆,同比增涨 57%。美国电动车 Q1 销量 12.5 万辆,同比增长 48.5%,超市场预期,全年销量预计超过 55 万辆,同比增长 70%。预计全球 21 年电动车销量超过 500 万辆,同比 +70%。

龙头公司一季报亮眼,超市场预期,行业景气度趋势持续向上。Q1 龙头业绩普遍增长 200%+,全年盈利有望进一步超预期。有些龙头公司估值回落至 30-45x,属于历史 PE 中值以下。

4、医药

2021 年以来,医药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上涨 6.22%;申万二级行业,化学制药行业指数上涨-2.95%,生物制品行业指数上涨 16.08%,医疗器械行业指数上涨 9.38%,医药商业行业指数上涨-3.87%,中药行业指数上涨 6.30%,医疗服务行业指数上涨 10.90%。

从细分领域来看,医疗行业最热门的板块当属 CXO 和医美,整个板块 2020 年业绩普遍取得超过 50% 的涨幅,2021 年 1 季度增速趋势不减,其中康龙化成当前市值 1288 亿元,动态 PE131 倍,区间涨幅 35.44%。药明康德区间涨幅 17.84%。

个股来看,爱尔眼科经过年后大幅回调后又经历了 “艾芬视网膜脱落” 事件,股价在四月下旬之前都比较低迷,但是最终年报和一季报披露,令投资者重拾信心,公司当前市值 3070 亿元,动态 PE158 倍,区间涨幅-0.55%。

迈瑞医疗前天披露年报,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大象起舞,作为医疗器械龙头,还能保持 40% 以上的利润增速,实属难得,公司在海外业务拓展方面稳步推进,同时拓展了宠物医疗市场,战略布局值得关注。当前市值 5669 亿元,动态 PE82 倍,区间涨幅 9.47%。

其他部分重点公司的区间表现如下:

另外,部分港股公司的区间表现如下:

从政策面来看,一是今年高值耗材集采政策出台,国务院办公厅于 4 月 15 日发布《国家组织人工关节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方案》,仅涉及人工关节类产品,主要为初次置换人工全髋关节/膝关节两类耗材,采购周期为 2 年。

二是第五批药品国采提前,相关部门对第五批全国集采的时间做出了如下安排:4 月 18 日(周日)24:00 前,各省可通过系统进行报量操作测试。4 月 19 日(周一)正式启动报量,请各省选择医疗机构直报或省级代报方式,填报相关药品预采购量。医疗机构直报须于 4 月 30 日(周五)24:00 前完成。5 月 12 日(周三 )17:00 前,请各省完成相关药品预采购量审核工作,汇总导出并打印,加盖省医保局公章,将电子档和扫描件由系统报送至联合采购办公室。第五批目录涉及 207 个品规 ,影响市场规模可达 500 亿 +。可谓是规模最大、产品数量最多的一次。

接下来的医疗行业投资策略,重点关注印度疫情的影响,由于印度本身体制的问题,这场疫情的控制难度可能会远超乎想象,张文宏说即使是现在马上加快疫苗接种,也已经来不及了,更大的暴发还在后面。全球已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限制来自印度的航班,包括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对印度的出入境进行限制,停止与印度的往来,一些印度占比较高的行业将受到影响。其中 CXO 板块、原料药与仿制药等领域当下国内存在进口替代的可能。另外,部分器械、新冠疫苗、新冠检测也可能迎来需求的提升。另外也可以选择细分赛道领域的弹性品种。

5、电子

电子行业在今年 1-4 月经历了比较大的波动,分几个细分领域来看:

(1)电子元器件

主要是中上游的一些公司,我们主要关注周期向上的几个领域,如面板、被动元件、覆铜板等,在这几个板块里,几个主流公司涨幅具体如下:

可以看到在顺周期的趋势下,这些板块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虽然这些公司累计涨幅已经较大,但本轮顺周期的演绎还没结束,预计 Q2 还将继续维持向上的趋势。

(2)芯片

万众瞩目的半导体行业表现各异,1-4 月的核心逻辑主要是两个:

一是在行业中是否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如韦尔、卓胜微,这类公司在下游旺盛需求的情况下,具备非常强的竞争力,股价持续创新高,目前它们的估值还算合理,属于芯片领域的核心资产。

二是晶圆制造相关的,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供给紧缺,如中芯、华虹等两大巨头录得约 20% 的涨幅,中芯受美国制裁的影响在逐渐消除,但先进制程的想象力已被掐断,未来也只能以成熟制程的逻辑去估值。另外,其他具备量价逻辑的表现较好,核心还是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哪一家公司能获得更高的产能、并且具备涨价能力的公司,如 IDM 的士兰微,约 50% 的涨幅。而如新洁能、立昂微等功率半导体的企业虽然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也在涨价,但公司受限于和依赖晶圆厂的产能,表现不如前面说的几家公司。

其他上游材料公司表现就比较差了,主要是原材料持续涨价 + 在产业链上对下游的议价能力不足,导致这些公司在 20Q4 和 20Q1 的业绩表现不佳,这也是它们本身的行业地位决定的。

预计 Q2 依然还将延续这种逻辑,具备充足产能 + 对下游客户有较强议价能力的公司将持续受益。

(3)消费电子

进入 1 月份后,整个消费电子在的投资逻辑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方面上游原材料在涨价,另一方面下游受到来自苹果的恐怖平衡导致竞争加剧、毛利率和净利率下滑。

与此同时,受苹果 TWS 出货量减少的影响,几个中期的利空因素叠加,因此股价也在立讯、歌尔的带动下大幅下砸,Q2 即将进入淡季,短期内也看不到太明显的刺激因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歌尔股份,VR 有机会接棒 TWS 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原因是 Facebook 的 VR 产品 Quest 供不应求,超出市场预期,歌尔作为 Quest 的组装独供厂商,这块业务预计在未来几年内都将保持 100% 的增速,预计三四年后占营收比例将超过 30%,达到现在 TWS 的水平。

其催化因素是出现如 TWS 这样的爆款产品,当前 VR/AR 产品主要在游戏领域、并且在美国形成了较好的生态,后续我们将继续跟踪一是在国内是否出现相关产品和生态,二是在影视或其他领域能否也出现其他爆款产品。

6、金融

1、银行板块

据 4 月 16 日的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布会,一季度末,银行业总资产 329.6 万亿元,同比增长 9.2%。总负债 302 万亿元,同比增长 9.2%;一季度,银行业新提取拨备 4399 亿元,拨备余额达到 6.6 万亿元,银行业拨备覆盖率 183.8%,不良贷款率 1.89%;一季度,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 1.5%。可以说,这个消息基本确认了上市银行尤其是经营优秀银行一季度转好的态势。

受益于经济复苏带来的信用减值损失减少及贷款需求增加,银行业好的业绩表现将有望在今年继续保持。

覆盖的主要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均有较好涨幅,分别较年初 +19.91% 和 +19.50%,券商一致预期 2021 年增长 14% 和 18%,4 月 30 日收盘价对应 21 年 PE 为 12 倍和 14 倍,PB1.98 和 2.34。估值在板块中算高,但总体合理。

招商银行 2021 年度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47.51 亿元,同比增长 10.64%;归母净利润 320.15 亿元,同比增长 15.18%。不良贷款率 1.02% 比 2020 年年报的 1.07% 下降了 5 个基点。不良贷款余额 540.57 亿比 2020 年年报的 536.15 亿增加了 4.42 亿。拨备覆盖率 438.88% 比年报的 437.68% 提高了 1.2 个百分点。

宁波银行 2021 年度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32.26 亿元,同比增长 21.80%;归母净利润 47.35 亿元,同比增长 18.32%;不良贷款率继续稳定在 0.79%;拨备覆盖率上升 3 个基点点至 508.57%。

2、券商板块

经历前两个月的牛市后,后两个月市场相对清淡。富途 +226%,港交所 +10%,

其他券商表现一般,东方财富 +4%,中信证券-19%,中金公司-34%。后市方面,关注券商集中度提升逻辑,看好头部券商。

港交所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首季收入及其他收益和溢利均创新高,2021 年第一季收入及其他收益 59.56 亿元创季度新高,较 2020 年第一季上升 49%(较 2020 年第四季上升 17%)。EBITDA 利润率为 81%,较 2020 年第一季上升 6%(较 2020 年第四季上升 7%),股东应占溢利创 38.40 亿元的季度新高,较 2020 年第一季上升 70%(较 2020 年第四季上升 31%)。港股景气度快速抬升,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的持续增加,尤其是新经济巨头对于整体港股市场的流动性拉动尤为明显,随着新发基金 50% 可配置港股,中长期逻辑依然稳固。公司拥有显著政策红利,是核心优质稀缺资产。

中信证券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龙头地位稳固,受益资本市场改革,经纪业务持续高于行业,投行业绩领跑同业、资管业绩大幅增长。关注打造航母级券商背景下的集中度提升逻辑。营业收入 163.97 亿元,同比增长 27.58%;归母净利润 51.65 亿元,同比增长 26.73%。总资产 1.15 万亿,环比增长 9.09%,剔除客户保证金的杠杆倍数 4.16 倍相比去年同期 3.91 倍略有提升。

3、保险板块

保险深度回调,平安-15%,人寿-14%。新业务价值面临较大压力,等待修复。 

中国平安总资产 9.75 万亿,环比增长 2.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同比增长 8.9% 至 391.20 亿元,年化营运 ROE 达 20.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72.23 亿元,同比增长 4.5%。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新业务价值 189.80 亿元,同比增长 15.4%;营运利润同比稳定增长 4.2% 至 255.80 亿元。

新业务价值率 31.4%,同比下降 2.1 个百分点。寿险改革工程已进入全面推广实施阶段。销售代理人数缩减 3.7% 达 98.6 万人。对华夏幸福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及估值调整金额为 182 亿元,对税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金额为 100 亿元,对税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影响金额为 29 亿元,正在逐步化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