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 Select
2022.04.19 08:13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腾讯 60 亿、小米 12 亿,港股年内回购规模创新高!抄底机会来了?

股价越跌,买得越欢,最擅长抄底撑股价的腾讯 4 个月回购总额已是去年的 2.3 倍!科技股领衔回购,港股迎来修复期?政策面还有两大利好!

今天的港股,又是萎靡的一天!但曙光很快就要出现?

4 月 19 日周二,港股低开低走,恒指一度跌破 21000 点关口,恒生科技指数跌近 4%,科技股、内房股普遍大跌。

近两年来,港股都在持续下跌,刚刚过去不久的 3 月更是出现一波大幅回调,之后触底反弹,但站得仍旧不是很稳。

为了稳定股价,港股上市公司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纷纷开启回购,今年年内回购规模已经创下历史新高,单腾讯一家就阔气回购逾 60 亿港元!

回购潮通常被视为市场中期见底的信号,不过,真的救得了港股吗?或许起码能救腾讯!

港股回购三强:腾讯、友邦、小米

浙商证券分析师王杨、陈昊测算发现,若以年为维度,2021 年港股回购规模已经创下历史新高:2021 年港股回购总规模达到 382.5 亿港元,远超 2020 年的 161.5 亿港元,同比增速达到 137%。

但今年以来,截至 4 月 18 日,港股回购规模再次呈现爆发式增长:年内回购金额达到 165 亿港元,不仅已经接近去年全年回购总额的一半,还远超历年同期水平,同比增速达到 132.9%。

分行业看,非必需消费和科技型公司回购较多:

从数量上来看,年内港股回购家数较多的行业分别是:非必需消费(25 家)、地产建筑(22 家)、医疗保健(21 家)、资讯科技(16 家)和金融业(10 家)。

从金额上来看,年内港股回购金额较高的行业分别是:咨询科技(78.3 亿港元)、金 融(27.7 亿港元)、医疗保健(20.7 亿港元)、公用事业(14.2 亿港元)和电讯业(8.8 亿港元)。

具体来看回购规模较高的公司,游戏龙头腾讯不出意外地排名第一,年内大手笔回购逾 60 亿港元;友邦保险、小米、中国燃气等公司也是名列前茅

今年以来港股回购规模较高的二十家上市公司分别为:

腾讯控股( 60.98 亿港元)友邦保险(26.77 亿 港元)、小米集团-W(12.08 亿港元)、中国燃气( 11.10 亿港元)、中国移动( 8.66 亿港元)、药明生物( 8.43 亿港元)、三生制药( 5.81 亿港元)、平安好医生( 2.46 亿港元)、天伦燃气( 2.14 亿港元)、敏华控股( 1.48 亿港元)、明源云( 1.37 亿港元)、易大宗( 1.37 亿港元)、创维集团( 1.21 亿港元)、泡泡玛特(1 亿港元)、微盟集团( 0.90 亿港元)、金蝶国际( 0.88 亿港元)、昊海生物科技( 0.85 亿港元)、海螺创业( 0.81 亿港元)、中国生物制药(0.75 亿港元)、理文造纸( 0.65 亿港元)。

另据中国基金报统计,进入 4 月以来仅半个月时间,50 家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总金额就已经高达约 48 亿港元,占今年回购总额的 29%。

腾讯、友邦保险、小米集团依然位列前三,回购金额分别高达约 24 亿港元、13 亿港元、4 亿港元,合计回购金额为 42 亿港元,占 4 月回购总额的近 90%,远超其他上市公司。

回购潮=中期市场的底部信号!

通常来看,港股市场出现较大级别调整的同时,港股回购将会大幅激增。

这是因为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原因之一在于,可以通过减少市面上的流通股来推高股价,并提高每股收益,同时也可以表明管理层对公司前景抱有信心。

海通证券此前注意到,2005 年以来港股一共经历五轮回购潮,均在市场大幅下跌和估值处于低位时开启。

若借鉴历史来看,历次回购潮后港股均能企稳反弹,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更大;各行业也往往都能企稳回升,其中信息技术板块表现通常最好。

其中,若腾讯在其股价下跌期间开始实施回购,回购结束后腾讯股价往往开始回升,中长期来看无论是绝对收益还是超额收益腾讯都能实现较高的回报率,平均一年可以翻倍。

中信证券进一步看到,腾讯年内回购总额已是去年的 2.3 倍,且自 3 月 25 日以来连续回购,彰显对未来核心业务有望稳健增长的信心。

该行认为,腾讯的股价已经进入价值投资区间,中长期依然有持续上行空间。基本面方面,腾讯在国际化游戏、视频号、云和企业软件等重点领域持续投入,有望形成更强的竞争力,随着互联网相关监管政策出台,未来行业政策导向也有望趋于明朗。

纵观整个港股市场,中泰国际认为,回购、⾹港经济活动重启和政策⾯⽀持为港股带来多重利好:

上市公司加速回购⾃身股份,增加市场信⼼并提供稳定股价的动力。

另一方面,近期⾹港疫情明显缓和,经济活动 4 ⽉起分三阶段重启,利好本地概念股的估值修复。

内地方面,伴随着 316 ⾦融委及 321 国常会表态要为稳定宏观经济⼤盘提供强力支撑,预期未来一两个月是政策密集出台期,这将有利于重建投资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