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求生欲满满,京东不赚钱 “有理” (纪要)

如要看财报解读,请移步《京东:收入向阳,利润向死》

一、管理层讨论增量信息

$京东.US $京东集团-SW.HK 的商业模式和战略符合监管大方向:

  1. 京东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尊重每一位员工,充分授权的商业伙伴,实现双赢。
  2. 京东具有实体经济和数字科技的双重特点,京东在整个价值链上创造价值。
  3. 京东本身也是零售经济的一部分,在全国范围内运营和管理着 2300 多万平方米的仓库,自营 SKU 超过 900 万个,与市场上近 100 万家实体店对接。
  4. 我们近 40 万名员工,提供的服务涵盖了中国各地超过 55 万项行政服务,使中国 92% 的县城和 84% 的农村客户能够享受到当日或次日的送货服务。

二季度业务亮点:

  1. Q2 零售业务继续保持高质量增长。618 期间 GMV 同比增长 27.7%,维持了中国整个零售市场和上游产业的复苏势头。
  2. 全渠道战略快速推进:全渠道战略背后的逻辑是打开京东零售的天花板。无论线上线下,京东供应链 + 数字化的能力都能协同合作伙伴,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是不能被纯线上模式或 B2C 模式取代的。截至 Q2,京东的全渠道业务已经覆盖了数百万的实体商家并为他们带来数百亿增量 GMV。今年的目标是打通通用化能力,引入到更多的商业形式和地区。
  3. 在 POP 生态上,致力于为商家减负提效:推出一系列智能运营工具,如极简入驻、智能客服管理、一键广告投放以及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POP 业务取得了三方面进展:第一是商家数量环比、同比均在增长;第二是商家的经营效率、经营满意度、续约率提升;第三是平台净推荐值(NPS)提升。
  4. 品牌合作商方面,吸引 LVMH 旗下宝格丽首度合作,越来越多品牌回归京东。
  5. 底线城市二季度贡献了我们接近 80% 的新增用户,而且从送货地址来看,过去 12 个月中还贡献了我们超过 70% 的活跃买家数
  6. 京东平台用户粘性的增强,除了体现在单用户下单频次的提高,还有订单总量同比增速达到了 40%,高于我们同期年活买家数增速 27%
  7. 京东零售业务的履约毛利率(零售业务毛利率 - 零售的履约费用率)提升了 30 个基点。考虑到去年疫情之下我们营销费用投放克制,政府又有社保减免政策,零售业务事实上的运营利润率同比是在改善的。
  8. 新业务收入 70 亿,主要是因为京喜拼拼的三位数增长,部分是被云/AI 业务的脱表抵消(PS,应该是并入了京东数科)

二、分析师问答

能否分享一下新业务,主要是京喜的最新进展?还有对今年下半年的预期,特别是对我们以投资回报率为重点的投资的预期。

我们的长期目标是用物美价廉的商品服务于价格敏感的客户。京喜拼拼订单和 GMV 环比增长三位数,活跃用户增长更快。我们相信零售长久成功的关键是成本效率和用体验,而不是不计成本地扩大规模。

对于京喜拼拼业务,最近我们进行了一些战略调整:

首先,我们专注于在某些选定的具有战略优势的地区建立能力,实现更好的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的地区。我们将继续通过提高订单密度来推动这些区域的效率,并加强当地的供应链和物流网络。

其次,在供应链方面,我们将与当地政府合作,推动菜篮子工程,整合现有供应链。

第三,我进一步整合我们微信小程序和我们的京喜 APP。我们还将进一步整合京喜在我们已有 B2B 业务当中的渗透,为店主创造更多的流量和价值。京喜是京东零售全渠道战略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在新业务投资方面,我们将继续平衡增长和投资,为我们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寻找动力,我们将继续关注新业务的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投资力度还是我们之前与市场沟通的一样。

在疫情等宏观背景下下半年的收入、利润?

7 月份,我们的增长非常稳定,主要得益于我们在供应链和服务方面的多年积累。

三季度我们面临着来自宏观环境的多重挑战,包括极端天气、COVID 复发、复杂国际经济等。所以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开放我们在供应链和服务,为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稳定支持。所以我们对下半年是乐观的。

我们估计整体的居民收入和消费会保持回升,大环境还是鼓励消费的,内需也会进一步提升。但同时一些接触性行业,比如出行、旅行等,增长可能会比较缓慢。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希望零售业务在剔除去年的异常因素之后,能保持与 2020 年的一样的增长。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消除一些与疫情相关的非经常性销售的影响。现阶段我们预期零售的全年增长在下半年保持不变。

在用户方面,预期新老用户的下单频次和订单量会继续提升。我们的品类结构调整还会继续,从通电产品往商超与健康等品类倾斜。

长期展望,我们有信心稳步提升京东零售的长期净利润率:

首先,我们大多数主要产品的利润率仍然远远低于行业水平和我们的业务伙伴,因此,我们有一个健康的上行空间。第二,我们提高利润率的根本动力是技术驱动和经营效率的提高。

我想再次强调,我们不管理短期的盈利。从长期的角度看,我们的交付和零售长期市场表现是很好的。

能否谈一点关于第二季度,甚至未来几个季度的毛利率趋势背后的不同因素?鉴于其他一些互联网公司提到了一些优惠税收政策的变化,远期税率会有什么变化?

毛利率方面:

首先,我们京东零售的履约毛利率(备注:毛利率减去履约费用率)同比增长了 30 个基点。在公司内部,我们是不管理也不看毛利率变化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资本开支结构的转变影响了毛利率的趋势,另一方面是我们正在利用线下业务伙伴的仓库和库存资源(PS:加盟仓),有时我们会与他们共享一些毛利。但与此同时它帮助我们节省了履行成本。

因此,在全渠道战略下,我们可能会看到毛利率的下降,但其实履约毛利率提高了。因此我们鼓励投资者和分析师看看零售业务的履约毛利率。

其次,在物流方面,我稍微说一下营业利润率: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去年收到的社保减免福利影响 2 个财务报表项目:物流业务的销售成本和零售业务的履约费用。

同时,物流的利润率也受到投资节奏的影响,因为在去年上半年,我们没有像往常一样进行履约能力投资。而今年下半年我们会做前置性投资,未来规模的提升将吸收这些产能。

第三,关于新业务,在这个阶段与我们的核心零售业务相比它的毛利率相对较低,主要是我们还在建立供应链,是为未来的增长打基础。

因此我们的合并报表毛利率受到了影响。

有效税率方面:

首先,与其他科技公司相比,JD 的利润率一直很薄,2019 年年底之前,我们还有大量的累计亏损。从我们 2020 年报上也能看出,我们的一些子公司仍然有相当大的净经营亏损结转,这可以在未来用于税收减免。

其次,我们中国的大多数子公司的所得税率为 25%,其中有某些子公司受益于相关税收法律和法规的优惠待遇,譬如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以及西部地区受鼓励的行业。我们子公司的部分研发费用也有资格获得 15% 的所得税减免。

目前,我们现有税收优惠待遇还没有收到通知要取消,其他公司的税收优惠减免主要是针对重点软件企业。京东过去没有任何一个子公司申请过 “重点软件公司”

我们相信未来 JD 会是一个新型实体经济企业,收入主要来自于零售和物流业务以及供应链相关的服务费。因此,我们的税务处理不会受到重点软件企业政策变化的影响。

最近出台的一些政策会不会影响员工或者用户数据、体验等方面?还有监管对我们的友商有一定的影响,我们会不会从中受益,好比 “二选一” 在下半年,会不会对我们的 GMV、商家的数量有更多的帮助?

我们认为,最近互联网行业监管政策的出台,对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一件好事。国家的监管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资本的无序扩张、垄断经营、数据安全和隐私、技术和算法的滥用,还有系统封闭阻碍市场竞争等。

我们已经根据监管要求完成了一系列的内部自我审查和批准。而且我们也建立了内部监管体系,在大额支付安全保障体系上下功夫,我们也与监管部门进行了积极的沟通,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反馈。

京东一直非常重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因此,新法规对我们的广告业务等方面影响不大。但是我们预期监管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加强是会持续的,这可能会对以广告收入为主的平台影响较大。

“二选一” 的问题,今年初以来我们一直在对新加入或回归的品牌提供不同层级的支持,包括新商家京苗计划、KA 成长路径的规划。当然,这些品牌在新的平台上成长、运营是需要时间的。

另外,我们在 618 期间整 POP 业务的增速是高于自营 9 个百分点,手机的 POP 业务在 618 期间的增速甚至超过了 100%。这也证实了我们的平台的生态化的能力的健康增长趋势。

而在未来,京东将继续致力于建立多个渠道平台,涉及我们的 B2C 自营,B2C POP,全渠道的到家、到店等多种业务。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