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械Talks
2024.04.16 07:21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AI 制药按下快进键

全球科技巨头英伟达豪掷资金投资了超过 10 家 AI 制药公司,向全球宣告:医药领域的新风口已经来临!

如今,AI 制药领域吸引了众多企业争相涉足,不仅有科技巨头英伟达、谷歌、百度等,还有海外医药巨头默沙东、罗氏和艾伯维,以及国内知名企业泓博医药、药明康德、复星医药等。

AI 制药赛道为何如此火热?

 

01

全球 TOP20 制药巨头入局

 

AI 制药有多火?从跨国制药巨头争相入局即可窥见一斑。

目前,全球排名前 20 的制药巨头,如辉瑞、强生、赛诺菲和诺华等,均已与 AI 公司展开合作。自 2016 年以来,这样的合作数量逐年增加,仅在 2020 年就达到了 132 次。

要知道,能吸引全球前 20 大药企争相布局的赛道不多。就连 “当红炸子鸡” ADC 药物,也未能将所有巨头 “一网打尽”(比如诺华就未涉足 ADC)。

AI 制药的火热,还体现在交易金额上。

最负盛名的莫过于 2021 年 Recursion 与罗氏基因泰克达成合作:前者利用技术在神经科学和肿瘤领域赋能药物发现,后者可能启动多达 40 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开发、商业化、净销售额里程碑以及净销售额的分层版税将超过 3 亿美元。若所有项目成功开发和商业化,Recursion 将可能获得超过 120 亿美元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2020-2021 年共有 12 家海外 AI 制药公司成功上市。其中,Recursion 是英伟达投资的公司之一,于 2021 年 4 月登陆纳斯达克,当月股价涨幅高达约 86%,是目前 AI 制药领域市值最高的公司,截至 4 月 10 日收盘市值为 20.13 亿美元。

这两年,AI 制药领域的热度依然不减。据华创证券研报显示,从 2023 年至 2024 年 2 月,跨国制药巨头与 AI 药物研发或 IT 科技企业合作的潜在总额已高达 120 亿美元,单个项目的平均值达到 8.4 亿美元。

上一个迎来这么大 “泼天富贵” 的领域,还是 ADC 赛道。足见 “AI+ 新药研发” 的魅力。

图源:华创证券研报

AI+ 新药研发,是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到药物研发上,可以快速精准地完成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靶点确定、化合物筛选、药代动力学性质预测等关键步骤,不仅能大幅缩短研发周期,还能降低新药研发失败的概率和整体研发成本,并有望打破医药研发 “双十定律”(10 年时间研发、10 亿美金投入)的限制。

更值一提的是,AI 技术还能识别出以往被认为无法成药的靶点,甚至发掘出全新的疾病治疗靶点,并可生成具有独特优化特性的全新药物分子,大大突破传统药物研发的局限。

这种全新的研发模式,不仅为医药行业带来一场深远的变革,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 AI 制药的投融资热潮。

据 MedMarket Insights 数据显示,2021-2023Q3 全球 AI 制药融资总额约为 135 亿美元,融资活动主要发生在美国、中国、英国、欧盟、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和中国融资活动数量占总笔数的 95%。

另外,根据 Research And Markets 数据,2022 年全球 AI 药物研发相关融资总事件达 144 起,总金额为 62.02 亿美元(约人民币 426.7 亿元),其中,美国 AI 药物研发融资事件 71 起、中国 43 起,其他国家和地区 30 起。

投融资市场的活跃,反映了 AI 制药为医药行业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和巨大潜力。这也是 AI 制药领域备受瞩目的根本原因。

 

02

国内 AI 制药 “黎明之战”

 

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 年中国 AI 制药市场规模为 8163 万元,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7.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56.8%,预计市场增速较快。

AI 在新药研发中爆发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进军。

从产业链角度看,AI+ 新药研发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其中,上游为提供 AI 技术硬件和软件支持的企业,涉及芯片、数据库、云计算等领域,包括英伟达、谷歌、IBM 等;中游为 AI 药物研发企业,如英矽智能、埃格林医药,以及 IT 科技企业,如谷歌、IBM 和 BAT 等;下游为药品的销售环节,包括药企和医药外包(CXO)企业,涉及复星医药、华东医药、药明康德、药石科技等。

AI 制药产业链

图源:银河证券研报

处于中游环节的 AI 药物研发企业,具体可以分为三种商业模式:AI+SaaSAI+CROAI+Biotech

其中,AI+SaaS 企业提供 AI 辅助药物开发软件服务平台,代表性企业包括 ConcertAI、西湖欧米、沃时科技等;AI+CRO 企业通过技术服务外包的形式与下游共同推进管线并获得服务收入,包括 Schrodinge、晶泰科技、星药科技等;AI+Biotech 企业主要自研药物管线,并以自主/授权/合作等方式推进管线上市,包括 Recursion、英矽智能等。

在国内 AI 药物研发企业中,拥有进入临床阶段管线最多的是英矽智能、埃格林医药,各有 5 条;其次,冰洲石生物、未知君和锐格医药各有 4 条。

而处于下游环节的药企和 CXO 公司,也通过合作研发、软件服务等方式与中游企业合作,进军 AI 制药赛道。

例如,云南白药与华为强强联合,依托 AI 技术,将研发新范式运用于药物研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大小分子涉及、相关病症研究、数据库开发等;复星医药则与国内最大的 AI 研发制药公司英矽智能合作,共同开发小分子创新药,目前通过后者人工智能平台 PandaOmics 和 Chemistry42 辅助开发,已成功发现首个 FIC 化合物并于中国境内合作开展 I 期临床试验。

2023 年 8 月,石药集团与英矽智能、晶泰科技在创新药研发人工智能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利用后两者的 AI 技术平台,以 AI 辅助药物设计,提高新药筛选效率和成功率,共同推动公司创新药物的研发。

进军 AI 制药领域的医药外包公司更多,包括泓博医药、药石科技、成都先导、美迪西和睿智医药;国内 CXO 龙头药明康德财大气粗,在 2018 年至 2021 年先后投资了 7 家 AI 赋能药物研发的公司。

泓博医药是小分子药物 CRO/CDMO 一站式综合服务商,打造了 CADD/AIDD 技术平台(计算机及人工智能辅助的药物设计)。截至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已利用该平台累计为 52 个新药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中 2 个已进入临床 I 期,3 个在临床申报阶段。目前采购公司 CADD/AIDD 服务的客户数已达到 15 家。

 

03

AI 制药凭什么?

 

市场普遍预测,AI 制药有望成为医药行业的下一个增长点,这得益于其颠覆性的创新优势以及广阔的市场潜力。

AI 技术现如今已全面融入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包括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新适应症发现)、临床研究(临床试验设计)、药品生产(药品检查)和药品销售(学术推广)。

AI 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概况

图源:东吴证券研报

不可否认,AI 技术为药物研发带来了显著的变革与效率提升。

相较于传统药物研发的低成功率、长周期和高成本,AI 制药能大幅节约药物合成时间,降低研发成本,并提高研发成功率。这主要得益于 AI 在数据处理和预测模型方面的强大能力。

目前,AI+ 小分子药物研发相对成熟,但随着算法模型(可预测大分子结构和大分子功能的工具)的创新发展,AI+ 大分子的研发热度也在快速提升。大分子生物药市场的快速增长也进一步推动了 AI+ 制药的发展。

相较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大分子生物药(如单抗、双抗、ADC 等抗体药物)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增长,并且市场规模显著。

根据智药局统计,2023 年全球共有 43 家企业、102 条成功进入临床阶段的药物管线,其中国外有 29 家公司 68 条管线。在 93 家中国 AI 药企中,有 14 家成功将管线推进至临床阶段,共 34 条。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AI 制药已进入高速发展期。

毫不夸张的说,AI 制药的崛起预示着医药行业将迎来全新的格局。那些能够成功整合 AI 技术的制药公司将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04

结语

 

AI 制药已成为医药行业的新趋势,未来还将迎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突破。

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及巨大的市场潜力,AI 制药被看作是医药行业即将迎来的下一个增长点。

尤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已有 AI 制药企业成功实现盈利,走在了行业前列。我们期待国内企业也能迎头赶上,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新成果。

 

参考资料:

1.各家公司的财报、公告、官微

2.《AI 制药商业化里程碑!首家盈利公司出现》,智药局,2024-03-28

3.《20240323-医药行业投资观点&研究专题周周谈·第 69 期:AI 开启药物研发新时代》,华创证券

4.《20240327-医药行业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研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驱动医药产业升级》,银河证券

$泓博医药.SZ $药明康德.HK $云南白药.SZ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