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新造车的 “卖分” 生意:特斯拉五年赚了 33 亿美元,蔚来也有套路

©深响原创 · 作者|周永亮

胡萝卜 + 大棒,这可以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策略。“胡萝卜” 是众所周知的补贴政策;“大棒” 则是讨论较少的双积分政策。

所谓 “双积分”,就是是指平均燃油消耗量积分(CAFC 积分)和新能源积分(NEV 积分),积分有正有负。若车企产生油耗负积分或新能源负积分而未抵偿,会受到暂停高油耗产品申报甚至暂停高油耗产品生产等的处罚。

有意思的是,根据规定,新能源正积分可以用于抵消新能源负积分与油耗负积分,而油耗正积分只能用于抵消油耗负积分。油耗正积分只能由自身结转和关联企业转让获得,而新能源正积分则可以自由交易——这也就是这段时间传闻 “负分大户” 一汽 - 大众高价向 “正分大户” 特斯拉买分的理论基础。

尽管这一传闻并未经证实,特斯拉中国回应称,关于积分交易目前没有可披露的消息。但它的确揭开了新能源车企 “卖分生财” 的幕后故事。

积分生意

双积分” 政策 2018 年 4 月开始实施,2019 年全面落地。2020 年修改后的 “双积分新政”,明确了 2021 至 2023 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分别为 14%、16%、18%。

简单地说,所有车企都有双重 KPI。其中,车企卖出的所有车型都有一个能耗标准,就是平均燃油消耗量。如果实际油耗超过这个数值,那就按照一定公式产生负积分,低于平均数值就转化成正积分;同时,新能源汽车积分需达到一定考核比例,不达标会产生新能源负积分。

根据当前的双积分管理规则,乘用车企业在其燃油负积分抵偿归零前,或新能源积分未达标,只能暂停高油耗车型生产和申报。

目前,“消化” 负积分主要有四种方式:第一,使用本企业结转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第二,使用本企业受让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正积分;第三,使用本企业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消;第四,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

得益于此,从全球来看,“卖积分” 已经成为新能源车企的 “生财之道”。其中,中国有 “双积分” 交易,美国实施的是 ZEV 积分交易,欧盟则有碳排放积分交易。

近日,相关部门发布了《2020 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这对多数车企来说,又是一次 “大考”。

从公示的数据来看,2020 年度汽车行业共形成 419 万分的积分缺口。138 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和进口乘用车 1986 万辆,其中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 432 万分, 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 1177 万分;而新能源汽车正积分 435 万分,负积分 108 万分。

目前,结转积分和内部受让是解决负积分的主流做法。

上汽集团 2020 年年报显示,根据双积分管理办法,通过前期结转的正积分以及关联企业间的转让,可以达到目标要求;广汽埃安董事长古惠南曾表示,他们产生的新能源积分,都用于内部结算,否则 2020 年就已经实现盈利。

但凡事总有例外。还是有部分车企将因为产品结构等因素,无法通过内部解决积分问题,只能向外部购买。

综合这几年的数据来看,一汽 - 大众、东风本田等合资品牌,可能是积分交易的主要买家。

特斯拉、比亚迪则是市场上的大卖家,仅 2020 年分别拥有新能源积分 89.51 万分和 75.42 万分。如果按照 3000 元/分计算,这部分积分价值 26.8 亿元和 22.6 亿元。

二线的卖家则有江淮、蔚来、威马、小鹏、理想等。

不过,关于双积分的交易信息,并未完全公开,只能从行业会议或企业财报中得到一些零星数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汽车市场完成了 107 笔交易,118 家企业参与,其中境内生产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94 家,进口整车企业 24 家,共完成了积分交易 107 笔,交易金额超过 7 亿元。

谈到积分交易中,特斯拉最为引人注目。根据 2020 年财报,特斯拉总共通过出售碳排放额度获得了 15.8 亿美元的收入,远远超过 7.21 亿美元的净利润。在过去五年里,出售碳排放额度总共为特斯拉带来了 33 亿美元的收入。

当然,15.8 亿美元的积分交易中,并不仅限于中国双积分交易,还包括美国 12 个州实施的 ZEV 积分交易,以及欧盟的碳排放积分交易。

蔚来也很快学会了 “套路”。

蔚来发布的 2020 年第四季度财报及全年业绩显示,Q4 综合毛利率提高到 17.2%,这背后有 “卖积分” 的功劳。蔚来财务副总裁曲玉在电话会中提到,蔚来 2020 年第四季度积分销售毛利为 1.2 亿元,对毛利率的贡献为 1.8%。

此外,李斌曾透露,2020 年蔚来产生的积分将达 20 万个,将在 2021 年进行销售,当前的积分价格呈上升态势,意味着这部分积分可能卖到更高价格。

没想到的是,从目前公开的数据来看,国内交易积分收入最多的是东风汽车。

财报显示,东风汽车在 2018 年到 2020 年的新能源积分收入总计为 3.43 亿元,交易对象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同时,东风汽车曾表示,在新能源汽车 “双积分” 政策出台后,新能源事业部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 “黄金” 机遇期。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积分市场上的大玩家,却鲜有消息漏出。此前,比亚迪在回答投资者时关于积分问题时表示,随着燃油车排放标准的趋严和新能源最低积分要求的实施,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积分价格将逐渐走高。

在众多的玩家中,江铃汽车则是少有 “公开身份” 的买家。

财报显示,2018 年和 2019 年,江铃汽车分别花费 591 万元和 874 万,从江铃控股购买平均燃料消耗积分。2020 年,江铃汽车购买积分的对象换成了江铃新能源,花费是 2330 万元。这几次交易的价格都是协议价格。

临考磨枪

最初,新能源积分价格不高,所以并不为车企所重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2018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白皮书》显示,国内新能源积分价值远低于预期,仅为 300 元/分到 500 元/分。

对此,乘联会方面认为,前期新能源积分偏低的交易价格,是双积分政策体系尚未协同运作情况下的异常的低价,与企业的成本付出不成比例。

据了解,2018 年汽车行业新能源正积分过剩 399 万分,平均燃油消耗量积分正积分过剩 688 万分。大部分车企集团直接达标或通过内部调转和结转正积分达标,只有极少数车企需购买 NEV 正积分来补偿平均燃油消耗量积分积分。这直接导致供大于求,新能源积分交易价格偏低。

但仅仅两年时间,新能源积分就变成了 “奢侈品”。新能源汽车专委会会长李金勇表示,到 2020 年底,企业之间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交易价格已经达到 3000 元/分,而 2019 年的最高价仅为 800 元/分;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一汽 - 大众将以 3000 元/分的价格,从特斯拉中国手中购买积分。

这背后有多层次的原因。其中一个是,“考试时间” 临近。相关部门在推出双积分政策时提出,2018 年不对新能源积分进行考核,2019 年和 2020 年合并考核。这也意味着,今年将启动双积分核查,如果油耗积分无法清零,或新能源积分未达标,将面临暂停高油耗车型生产和申报的处罚。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随着 “考试时间” 的临近,很多车企开始 “抢分”。

另一方面,双积分新政也让接下来 “考试难度” 有所提升。据了解,相比此前的政策,新政中规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提升,2021 年到 2023 年比例为 14%、16%、18%,车企达标压力增大;同时,核算方式也趋于严格,电动车单车积分上限将由原来的 5 分降低为 3.4 分。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认为,2020 年双积分政策的调整,提高了新能源积分获得门槛,并降低了积分总量规模,改变了以往供远大于求的市场情况。

那卖积分能否成为一项长期的好生意?

其实,生意的底层逻辑是供需关系。短期来看,这种短缺的情况,很难有所逆转。不过,各大车企也正抓紧 “应对”。依据现有的积分交易机制,降低油耗和提高新能源产量是车企的两条主要途径。

目前,燃油车油耗降低速度,可能很难跟不上标准提升的速度。从 2020 年开始,传统车企的油耗负积分压力在增大。新政规定,2025 年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 4.0 升/百公里,在节能技术未有大突破及高端燃油车的增长,势必带来积分缺口的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综合油耗测试标准正在发生转变,将从以前的 NEDC 切换为 WLTC。这会导致油耗数据的全面提高,也会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数据,这些都会影响双积分的获取。

当下,新能源造车的 “窗口” 已经重新打开,除了抢跑的新势力,百度、小米等互联网企业也开始跨界造车。与此同时,大众、宝马、奔驰等车企也在加速转身,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投入。未来随着产品上市,积分紧缺状况会有很大程度上的缓解。

而双积分的初衷,一方面是降低乘用车企油耗,另一方面奖励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车企。

在即将到来的 “大考” 中,各大车企势必各显神通,在当下和未来之间不断 “盘算”,希望在汽车新时代中占据有利位置。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