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携程已老、孙洁无力,二次上市难掩未来困局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2003 年 12 月 9 日,彼时正年轻的携程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首个交易日实现股价涨幅 88.6%。通过发行股票,携程筹集到了 7560 万美元资金。
 

18 年后,成立于 1999 年,已经 22 岁的携程再次上市,但这次的资本市场似乎并没有过多的反应。坐拥中国巨大的旅游出行市场,却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的携程,下一步要如何去走?

二次上市,股价却一路走低

1999 年 5 月,携程在上海成立,2003 年 12 月,携程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 2003 年非典冲击下,依然能够坚挺上市,让携程一度成为资本圈里的佳话。

但在这两年同样在疫情的冲击下,携程的再次上市似乎并没有像 2003 年一样引起资本圈的青睐。

2003 年 12 月 9 日,携程首日交易收盘涨 88.56% 至 33.94 美元。彼时携程在纳斯达克市场初始发行价为 18 美元,开盘价为 24.01 美元;截至收盘,该只股票成交量达 5,602,472 股;其股价较发行价上涨 15.94 美元,涨幅 88.56%;较开盘价上涨 9.93 美元,涨幅 41.36%,至 33.94 美元。获得此成绩不可谓不喜人。

但 2021 年 4 月初,在港交所上市的携程最终定价由原先预估最高 333 港元/股缩水 20%,至 268 港元/股。首日,携程孖展认购总额 30.43 亿港元,仅超购 3.13 倍;第二日,认购总额 39.08 亿港元,仅超购 4.3 倍。换言之,第二日仅 8.65 亿港元,认购额不到首日的 30%。

从第一次上市打破记录,到第二次上市几乎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携程这 22 年的奋斗却获得了在资本市场中相对更低的位置。拥有着全国旅游平台的金字招牌,但却无法有效转化成实际价值,这让携程的市场地位也尴尬无比。

而投资市场明明知道其拥有巨大的市场,但仍然保持着绝对的理智,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携程这家公司的投资价值,真的有待商榷。

值得一提的是,携程二次上市后,美股股价不升反降,而且一度连续四个交易日下跌,截止最终收盘,股价 35.67 美元,相比 4 月 6 日的 40.18 美元,累计下跌 11%。

与海外的竞争对手相比,作为国内最大的 OTA 企业的携程,也显示出其未被资本市场看中的真相。

截至 2021 年 4 月 16 日美股收盘,Booking 股价 2476.9 美元,市值为 1014.58 亿美元;Expedia 股价 173.91 美元,市值为 250.19 亿美元,均远超携程。

不仅在国内没有获得投资市场的支持,在海外市场也一直被打压和压制。这些数据也反映出携程雄心勃勃的突破海外市场的计划,并没有取得有效成绩。

孙洁曾经说过一句话:“在海外,携程的目标是以 3 倍于同行的速度在挺近。” 然而,在事实面前,这也成为携程的一计响亮的打脸巴掌。

由此不难看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携程在资本市场上均未被重视,也从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如今的携程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其公司价值并不被看好。那么,如今已经 22 岁的携程,国内老牌互联网企业的携程,OTA 大佬的携程究竟怎么了?

全年亏损,核心业务腹背受敌

1999 年成立的携程,先后经历过几次重大事件。

2003 年 10 月,携程机票预订网络覆盖国内 35 个城市。同年 12 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创下纳市 3 年来开盘当日涨幅最高记录。

2011 年,携程成为全国 GMV 最高的在线旅行平台,并持续至今。

接下来的 2013 年、2014 年、2015 年成为携程与艺龙、去哪儿网群雄逐鹿的时代,携程艰难地维持了霸主地位,最终在 2015 年与去哪儿网合并,合并后携程将拥有 45% 的去哪儿股份。此次携程与去哪儿合并的形式为百度出售去哪儿股份,控股携程,百度将拥有携程 25% 的股份。

到 2019 年 11 月 14 日,携程 (COM.US) 三季度净利润增长 172% 营业利润率达 6 年来最高。

可以说 2019 年之前的携程的确在国内有着当之无愧的霸主地位,但其在享受霸主地位时,也并未有任何创新和突破。并且,在面对竞争对手强有力的竞争时,携程也一度被抢走利润,最终只能依靠求助投资公司来达到并购目的。

或许正是这种保守的经营方式,让携程在接下来的疫情中全面亏损。招股书显示,携程 2020 年营收为 183.16 亿元,相比 2019 年的 357 亿元,同比大降 49%,和 2018 年同期相比减少 41%;净亏损 33 亿元,相比于 2019 年 70 亿净利润,同比下滑 146%。

于疫情控制并不显著的国际同行对比,Booking 为 6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43 亿元),Expedia 则为 5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39 亿元),都与携程拉开了不小的距离。

不得不承认的是,旅游行业仍然受到了疫情的一些影响,但将时间线拉长,2015 年至 2020 年,携程年度营收增速分别为 48%、72%、36%、15%、15% 和-49%,企业增势本身已见疲态。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已经发展了 20 余年的企业却未曾有大的创新性变革,从而带来自身发展的突破,而在遇到疫情这种不可抗力时,携程本身就已逐渐僵硬的躯体,更是如同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是,携程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团渐渐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从携程的往年财报中均能看出,住宿预订业务和交通票务是携程主力收入来源。2014 年至 2019 年,两项业务为携程贡献 8 成左右的营收。

然其增速已明显放缓。2015 年至 2019 年,携程住宿预订业务收入分别为 46.17 亿元、73.21 亿元、95.31 亿元、115.8 亿元和 135.1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44%、59%、30%、22% 和 17%。交通票务收入 44.54 亿元、88.27 亿元、122.21 亿元、129.47 亿元和 139.52 亿元,同比增速 51%、98%、38%、6% 和 8%。2020 年更大滑 48.7% 至 71.46 亿元。

但其竞品美团同类业务,虽然也有下滑趋势,但是幅度相对较小。美团年报显示,2020 年其到店及酒旅业务全年收入 213 亿元,同比去年下降 4.6%,全年净利 82 亿元,同比下降 2.6%。第四季度,营收 71 亿元,收入同比增加 12.2%;经营溢利由 2019 年第四季度的人民币 23 亿元增至人民币 28 亿元,经营利润率由 36.7% 升至 39.5%。整体营收已超过携程,净利更有强势表现。

走到如今,拥有全国最大的 GMV 流量和净利润目标携程走了 22 年,险些被以外卖起家的美团弯道超车,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但是美团赶超携程所花的时间,只是在短短的不到 2 年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携程策略、机制等各方面反应缓慢的问题。

从市场角度来看,一直以来,携程的品牌印象及其自身定位都将主要用户集中在中高端群体,这在一二线城市或许占据一定优势。但相比之下,根植于本地服务生活平台的美团,其覆盖的除一二线城市外,更有下沉市场。而且,在三四线城市乃至小县城都能实现很高的使用率。

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美团的外卖业务、本地优惠业务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酒店业务的使用频率。早在 2019 年 8 月,美团 CFO 陈少晖就肯定了基础业务对酒旅的引流效应:“现在 90% 的订房消费者都是外卖业务和到店餐饮业务导流来的。”

尤其这两年美团推出的 “超级团购” 政策,主要面向国际及国内中高端酒店集团进行招商,要求参与酒店折扣低于门市价 6 折、未使用随时退、过期随时退等,直接剑指携程的业务腹地。

而在美团的各种政策下,20 多年来一直倾向于闭门造车的携程开始寻求外部合作。我太不难预测,携程已经感受到了压力。

投诉多,扣利润!携程或遭信任危机

疫情以来,携程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无外乎于在 2020 年 6 月,其董事局主席、携程创始人梁建章探店直播带货。在携程迎来创业至今最大的一次危机中,仍然是梁建章站出来挽救危局,人们似乎已忘记携程 CEO 孙洁。

从时间上来判断,几乎是 2016 年孙洁接手以来,携程的增速开始变缓。而在其主持大局以来,也爆发了多次大型投诉事件,数次将携程送上舆论风口。

2017 年 10 月 10 日,明星韩雪在微博称,作为携程的资深用户,自己曾经多次发现并手动取消隐藏在订票信息下的[预选保险框],但仍旧百密一疏被套路。她表示,曾经不止一次因为酒店订单被转卖,海外地接严重违法违规等问题,向携程投诉,而并非诉诸公众平台。但除了等来一句抱歉,别无其他

此事曾在微博引起轩然大波,众多携程用户一呼百应,吐槽携程有 “杀熟” 机制。

2018 年,孙洁更因机票退票事件亲自鞠躬道歉。一用户在携程预订了一个价值 48422 元的突尼斯 8 日二人私人行,但在取消订单时得知,每张机票价格为 6415 元,携程却要收取每张 9262 元的退票费。

此事最终以携程 CEO 孙洁及华南区总经理、深圳总经理三人鞠躬道歉结束风波。

直至今天,携程的退款难已经成为跟随携程的标签。

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携程退款,共 10268 条投诉内容,大多数反馈携程退票不退款或是退款手续费过高等问题。

今年 4 月 22 日,一用户在携程购买国航机票后投诉:“在携程买了国航的机票,今天查看突然降半价,客服承诺全额退款突然降半价的机票,携程客服去核实又说不给退了。”

4 月 26 日,一用户发布称:“我儿子两张机票订单合计人民币 21376 元,因航班取消,先后在 3 月 23 日,24 日申请退票,预计退款到帐日期 4 月 13 日,但是至今未收到退款,期间多次催促,携程以航司为退为由,拒不退款,订单合同是购票人与携程所订,与航司并无关系,并且已给予等待期,多次要求跟进,但是携程严重违反约定且工作失职,把责任推给航司,把风险转嫁给消费者,要求携程立刻退款并道歉!“

在黑猫投诉官网上,关于携程的投诉量高达 18000 余条,更为关键的是其已经成为常态化,基本 2-3 天就会出现新的投诉内容。

种种迹象显现出,携程或许过于重视利润,以至于忽视了部分用户的消费体验。孙洁的财务背景似乎也让其在利润方面过于执着,知名博主冯大辉曾经评价过孙洁,“财务背景,擅长抠利润,也难怪这家公司从上到下对薅用户羊毛这事儿非常乐衷。”

总结

已经发展了 22 年的携程,在经历疫情重创后,逐渐显露出其发展的疲态和僵硬,其为用户创造的价值和在资本市场上的活力也在被更多人质疑。从百度等各个大股东 “用脚投票”,到全年亏损,现金流紧张,再到美团的突击,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多次投诉导致的不信任,携程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其在应对上也显得有些分身乏术。在目前为止也并未有任何有效措施。

其二次上市,一定程度上也并没有挽救颓势,反而进一步验证了如今携程的价值并不被在资本市场看好。除了等待旅游行业大势变好,携程究竟是否拥有解决企业根本问题的能力?

如果一味的仰仗其 OTA 大佬的流量坐吃山空,仍然无法解决用户基础信任问题,也对外部竞争束手无策的话,已经 22 岁的携程,还能走多远呢?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