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京东物流:自我谋生路上的悲壮长征

$京东物流.NA $京东.US $顺丰控股.SZ

今年物流圈里故事多,老大顺丰亏了、小弟极兔火了、货运满帮要上市、京东物流五一期间也通过了聆讯,上市成功在即。

海豚电商君本来也想凑个热闹,来看看京东家名声在外的京东物流,一是希望理解物流本身的资产价值,二是借助物流加深对商流的理解。但翻开京东物流的招股书,估计很多人跟海豚君一样,被京东物流宏大的叙事线给弄懵了。

譬如,京东招股书讲到了国内物流占 GDP 太高,物流搬运次数太高,而一体化供应链物流如何一解化千愁,相比单一物流如何更加高大上(技术/数据赋能、客户洞察、行业理解等等)。

所以,对于京东物流的研究,海豚君就先跳出京东物流 “玄幻的故事线”,用大白话为大家 “脱水” 一个真实的京东物流故事。

  1. 京东物流从何而来?
  2. 京东讲的一体化供应链是什么?
  3. 外单时代,京东物流何以为生?

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京东物流从何而来?

1.内单时代

京东物流最早只是京东商城一个物流履约部门,作为品质电商的一个体验环节,物流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商城的用户下了订单之后,商品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体验送到用户手中。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京东自己提前买货,自己拿地建仓,而且把仓库尽量建到最为接近消费者的地方,把买到的货放到这些仓库里。

等用户下单的时候,货直接从近场仓库发出,拣货打包之后,直接拉到京东自营的末端配送站,京东自己招聘的配送员工直接送货上门,有时还顺便帮用户扔扔垃圾,整个流程下来基本半天就送到了,妥妥当日达(211,上午 11 点前下单当日就能送达),。

以海豚君所住的上海为例,京东在上海郊区嘉定有个超大面积的亚一仓,距离市中心仅 50-60 公里,海豚君上午下单下午到货,有时比去超市购物还快。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海豚投研

而这个就是所谓物流仓配模式的玩法:不等到消费者下单,把货提前放到仓中,把仓放到距离消费者很近的地方,这样用户一下单,货立马送到,不仅时效有,而且确实减少了货品的搬运次数,而搬运就是货损、司机和运输成本。

这个与三通一达 + 顺丰的 “收、分、运、投” 转运快递模式本质区别:快递是订单已经确定,货品出发点和目的地都是明确,但一般距离很远,快递总部借助远距离来赚分拣和运输的钱,末端的收件和投件是加盟商网点的收入,而仓配模式就是要消灭无效的干线运输,让货直接从工厂发到消费者附近。

早期的京东在阿里巴巴一家独大的时代,用 3C 数码、家电等这种少 SKU 易库存管理的商品,配合这套非常具备顶层设计的物流服务中,杀出一条血路,逐步成为电商一极。

当然,这套物流打法的技术活很多,比如要有预测销量的神通,不然备货出现问题,就需要用干线运输来调货,不仅平添货运成本,而且还失去了仓配模式的时效优势。

而且,订单要足够密集,订单越密集就越可以支撑仓库布点足够多,足够接近消费者,保证单仓高满仓率 + 高周转率,以及自营物流人员的高利用率,发挥仓配的规模效应。

问题是电商订单并不均衡,618、双十一大促节点,订单蜂拥而至,容易引发爆仓、爆单等情况,京东物流就要使用引入外包的仓储与物流服务上等。

最终,这套非常有顶层设计的物流仓配玩法,在最终的形态上其实与北美前辈亚马逊的物流配送如出一辙。

在单纯服务商城业务内单的时代,京东仓配履约部门虽然人员庞大,事实上仅仅是商城业务的成本部门,不扛任何经营和销售指标,单量多少与物流无直接关联,只有用户投诉、准点妥投等服务指标。

2.开启外单时代

问题是一个内部服务部门怎么就成了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呢?从海豚君跟踪京东的历史来看,2016 年是一个关键分水岭。

核心点是 2016 年职业经理人沈皓瑜治下的京东商城业务逐步陷入瓶颈期,GMV 增速从 2015 年接近 80% 的增长速度闪电掉入 2016 年 40%+ 的相对慢增长,京东股价同期亦掉入 19 美元冰点。

数据来源:京东财报、海豚投研整理

此时,京东集团 CEO 刘强东力挽狂澜,调离沈皓瑜,重新执掌商城业务 CEO。在这次整理的战略梳理中,重回一线的刘强东定下商流(京东商城)、物流(京东物流)、资金流(京东金融)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战略,物流和金融两大业务开启对外开放、独立融资和奔赴上市之路。

因此,到了 2017 年,我们开始看到京东物流宣布对外开放,不再只做京东商城的履约附庸,开始往开发外部物流客户,从成本单元往独立创收的方向走,京东商城转而变成了一个京东物流的单一大客户。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2017 年为海豚投研估算

二、一体化供应链到底是什么?

成为独立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之后,而市面上物流服务商多如牛毛,京东物流需要一个差异化的定位,而结合过往服务商城的实战经验,京东物流在外部市场上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 “一体化供应链” 物流服务商。

怎么来理解一体化?从货出厂到送到用户手中的流程来看,工厂出货之后,货要先 “到仓”,先堆到附近产地仓中。

然后,经销商进货后,产地仓与渠道仓之间由零担/整车等快运业务完成,转入渠道仓中(比如卖京东平台的送到京东仓),由于渠道众多,目前货的状态基本是一个渠道一盘货

最后,用户下单购买之后,货物再从经销商仓库中发出送给用户,而货可能是从北京转到广州用户的手中(快递),也可能是京东这种由于把仓库放得距离用户很近,所以直接是放在广州的货直接配送给广州用户(仓配),就会走到城市目的地城市分拣、配送和送货上门/快递柜等情况。

来源:京东物流官网

这个全流程的服务(快递、整车及零担运输、最后一公里配送、仓储及其他增值服务(上门安装和售后仓等),就是京东所谓的 “一体化供应链” 物流服务,特意区别于 “运输 + 配送” 的快递服务,或者以运输为主的快运服务。

粗看上去,京东物流网撒的很大,似乎什么都做——快递、快运、仓储、落地配、冷链、跨境等等,但精简浓缩一下,所谓一体化供应链的内核就是内单时代的仓配模式。

三、外单时代,京东物流到底是在做什么?

围绕仓配这一服务核心,京东物流目前主要服务如下:

1.仓储:

京东仓储产品分商务仓和经济仓(又称加盟云仓)。

a.商务仓就是早期服务内单的仓储资源,这批仓储资源现在服务商城自营业务的就叫自营仓,服务外单的就叫商务仓。

商城 POP 业务中使用京东物流的卖家可以获得商品加权,展示排名更加靠前,但是由于京东物流自营配送,人员都是正式员工,仓库相对接近消费者,包装等较好,租金与耗材等成本也较高,导致很多小商家无法承受京东物流十元一单的物流定价。

b.也是基于这种情况,京东开始做了低配版的 “云仓”,其实就是吸收了社会上仓储老板的仓库面积,加盟到京东的仓库平台中,京东接到的单子会转包给这些云仓老板们,和菜鸟的仓储联盟/落地配联盟很像。海豚君调研了解,由于云仓成本相对较低,有很多 POP 货品正逐步往云仓转移。

数据来源:京东招股书、公司财报

c.仓储的盈利模式上,不同于一般仓库以存储时长为主的收费模式,京东仓储服务对放置时间过长、周转过慢的商品其实是惩罚式收费(见下图)。

来源:京东物流官网

仓库创收不是靠存储,更多是靠商品入库盘点、验收和出库分拣、打包、运单打印、贴码、包装等以商品高周转、更偏向商流的方式来带动收入。

d.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基本上所有用京仓的用户都会用京配。所以,京东所谓 “一体化供应链客户” 基本可以理解为京配客户,而京配客户中除了京东商城自营业务的 1P 订单,剩下所谓的 “外部一体化客户” 就是除了京东商城自营业务内单之外,商城 3P 业务中使用京东仓配服务的 POP 商家,以及少数并非京东 POP 商家的少数 KA 客户如中石化易捷、李宁等。

而根据海豚君调研,举例来说,京东仓配 10 元成本中,仓大约是 4 元,而报价策略中,比如 5+8 元,5 元是仓储费用,8 元是配送费用(实际数字可能有差距,仅供参考)。

由于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一些品类(多 SKU 的服饰等)并不适用这种快进快出高周转的玩法,即使商品在商城中会有展示加权,很多小的 POP 商家还是不用采用京东物流。

海豚君结合京东集团数据测算,目前京东物流承接的京东商城 POP 订单大约在 34%,与海豚君的调研结果一致。

而根据海豚君调研由于品类问题,该渗透率超过 50% 之后,进一步快速上行难度较大。

整体来说,在仓配业务上,独立后的京东物流,本来希望用服务京东商城的方法,来承接企业/甲方的整套物流供应链服务,希望最终能够结束商家一个渠道一盘货,实现全国一盘货、一键发全国、直达消费者的物流供应链管理状态。

但现实是,国内分销渠道越来越多,譬如线上淘宝、京东、拼多多、唯品会不同渠道不同仓不同货,线下商超、经销商、门店不同渠道不同仓,导致京东物流在系统对接、订单拆解上难度重重,要实现 “全国一盘货、一键发全国” 梦想并非易事。因此,京东物流也同时开铺了快递快运网络。

2.配送与快递:

在末端配送上,不像快递的 “收、分、运、投” 双向流通的快递体系,京东原本仓配体系更多是从附近仓到城市的落地配,并不支持反向物流,也就是说它虽然快递人员众多,很少去承接散件的揽件业务。

而对外开放后,末端配送上通过调整配送人员绩效来强行推进散件揽收,同时开辟干支线网络、找车队,开始搭建干线运输网络。

在快递业务的定价上,京东物流快递卡位的是时效稍弱于顺丰,定价稍低于顺丰的方式来抢食市场。

甚至还起了一张与加盟快递网络一个模式的下沉慢网 “京喜快递”(原众邮快递),与京东物流的快递业务一起去做 “收、分、运、投” 式的快递业务。

3.快运:

除了干线运输,为了接上货物运输到仓库这段服务,也就是京东仓的 “到仓” 运输服务,京东建了 TC(到仓)车队,另外今年 8 月还收购了跨越物流,做起了零担和整车的速运业务。

而<1-3>三块业务结合在一起后,我们看到了大致下面这样一个收支经济账:

京东 2020 年 734 亿的总收入中(含 8 月 17 日并表的跨越速运收入 36.5 亿,跨越全年收入为 42 亿),物流外单收入占比已经达到了 45%,四季度更是体量上首次超了内单业务,对收入的贡献占比达到了 53%。

只是,真正支撑外单业务快速起量的,并非它差异化定位的 “一体化供应链 “仓配外单业务,而是传统的单一物流服务形态——快递与快运业务,四季度这一趋势尤其明显。

而这两块业务相对较新,车队、干线、甚至部分网点,以及新起的加盟快递网络,与原本的仓配业务资源并非完全复用,更多是新的投入,激烈竞争下开拓新业务需要补贴,同时疫情后的一些社保减免退出,京东物流四季度快递/快运收入加速后,利润端又有恶化迹象。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小结: 京东物流自造血——道阻且长的悲壮号角?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完全适配商城业务需求成立的京东物流,从 2007 年到 2017 年在商城业务母体下殷实自在地过了十年,同时也带动商城业务滚滚向前。

但商城业务在发展中,这种仓配并非所有品类全部适用,当自营商城 + 自营物流 + 自有配送的打法在服饰等品类拓展上无法玩转,商城业务增速放缓后,京东物流怀揣着减少中国物流搬运次数,提高物流运转效率的梦想,开始了自造血、自谋生的独立发展道路。

但是当梦想遇见骨感现实,京东物流差异化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不得不转而起网红海厮杀的快运、快递网络。

结果,京东物流收入上确实是在超速增长,但规模体量之上的经济性和利润释放上,还是一个待解的疑问

本篇结束,下篇海豚君会以更加定量的方式来尝试理解京东物流规模经济问题,算算京东仓配模式的经济账,探讨京东物流的资本市场价值问题。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Like